国际教育学院召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方导师工作会议

国际教育学院于近日组织召开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方学术导师专项工作会议。会议由副院长张婷婷主持,软件学院、外国语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及国际教育学院相关教师参会。

034a63fdaa130bd112a254318c21e6c0.jpg

会议首先举行了表彰仪式,张婷婷为四位参与24-25学年第二学期授课的中方导师颁发了"国际化建设"项目授课证明及项目建设证明,以表彰其在推动国际化课程实施中所做的贡献。与会导师结合本学期的授课与实践情况进行深度交流。外国语学院王词光、高晓菲,软件学院范迎南,应用技术学院刘喆老师分别分析了日方课程《角色造型》《环境设计》《硬件技术(IoT)》《立体造型(3D)》《视觉设计》的教学实施情况,重点探讨了在学生基础差异、排课时间影响、数字技术应用、课程衔接与优化等方面遇到的挑战。同时,各位老师提出引入混合教学模式、强化团队协作项目、调整考核方式等建设性意见。

b8cfa7b70cd26622d11861b00a2c0fce.jpg

本次会议还聚焦新学期导师职责部署。国际教育学院孙辉欣老师阐述了七项重点工作要求,并强调在未来教学工作中将严把外教授课资料的意识形态与学术审查关,确保符合国家教育政策;要求导师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提供课堂协助、语言支持与课后学业辅导,并承担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资源建设及外教行政支持等职责,从而构建全方位的教学保障体系。

本次会议即明确了新学期国际教育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重点工作,同时也进行了经验总结与职责细化,为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质量、强化过程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