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育之于我,有水之柔,有石之坚

在国际教育学院里,有这样一个团队,由四位女性组成,她们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她们追寻着最初的理想,坚守着所热爱的事业,她们将继续奔赴国际汉语教育的星辰与大海。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学文化中心的王亚楠老师。


 

王亚楠,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心教师,2013年9月入职,东北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硕士。主要讲授初、中级汉语综合、口语、听力、阅读、HSK1-5级课程。辽宁省一流课程《汉语(一)》负责人,参编《汉语语法教学课程设计100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并参与七项省、市级项目。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岗位上,已经走过近10年的时光。亚楠老师说,能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缘于大学时恩师所给予的爱与鼓励、信任和肯定。于是,“成为像恩师那样的教育者”便是她最初的职业理想,并一直努力为之奋斗着。“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要在“爱与欣赏”的底色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老师。 语言教学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为了让学生们更好更快地接受汉语知识,并且能够真正地做到会说会用,亚楠老师将“求新、求变、求和”的理念贯穿于日常教学,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融入到语言的传授中。比如,如何将枯燥的汉语学习变得有趣?将学习与寓言故事相结合,让留学生们根据故事自编脚本、自导剧情、自制道具,然后再对自己所编辑的故事进行演绎,通过课堂小组竞赛来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中级班的学生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中国诗词和诗歌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优美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与意境。教学过程中发现,在所讲授的例子中,日、韩、俄留学生喜爱度最高的一首诗是《再别康桥》。有一位60多岁的日本爷爷在我校学习汉语时,将《再别康桥》进行配乐朗诵。他的发音虽然不太标准,可是丝毫不影响他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情感表达。我们使用的语言是有所差别的,可是我们的情感是共通的。  近十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对王亚楠老师来说不仅是一段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经历,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在这段时光中,她和学生们一起成长。值得欣慰的是,入职时教的第一批留学生还和她保持着联系。每当收到他们的问候,每当有学生跟她分享取得的进步或生活上的变化时,对她来说都是无价的情感回报。正如她自己所说,“国际汉语教育之于我,犹如河流,有水之柔,有石之坚,也有奔流到海的决心。”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亚楠老师会一如既往地在国际汉语教育的灿烂星河中求索! (图文提供:王亚楠/编辑:SIE)